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预告 >正文
2014年市委政法委上半年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德州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14-08-08



  欢迎媒体朋友光临,感谢大家对政法工作的支持与爱护。

  今年以来,我市政法工作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突出法治、规范、改革、服务,坚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全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都有新进展、新成效。

  一、履行第一责任,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一是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主要是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高度重视反恐怖工作,加强动态巡逻和重点部位防控;大力营造反邪教氛围,开展“双五”警示教育(全省“反邪教警示教育年”活动启动仪式在宁津县举办),依法严惩各类邪教违法犯罪,有效遏制了邪教组织活动。二是保持对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实行跨区域联动、多警种配合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开展系列严打整治行动,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目前,正在开展夏季严打安民行动,重点打击涉黑涉恶、严重暴力、邪教组织、侵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坚持维稳与维权有机统一。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力推治理“非访”常态化和处理信访问题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着力在源头治理、解决诉求、依法处置上下功夫,实现维稳和维权的有机统一。强化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实行领导干部日常接访、政法五长联合接访、班子成员带案下访相结合,促进执法司法工作规范。

  二、充分发挥职能,服务保障全市跨越发展。一是聚焦中心工作。立足职能优势,主动服务全市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一圈一带”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推进、民生保障工程项目等重点工作,维护正常秩序、提供法律服务、打击违法犯罪,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治安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二是服务民营经济。召开工商企业代表座谈会,制定《政法机关服务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意见》,督促政法部门依法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保障力度。三是坚持民生导向。围绕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医疗卫生秩序安全、学校学生安全等问题,协调政法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配合联动机制,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勇于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平安德州建设。一是推动“枫桥经验”本地化。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开展了“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年”和创建“无命案乡镇(街道)、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活动,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以打击促创建,开展夏季严打安民行动,净化社会环境;以法治促创建,正在总结武城“121”化解社会矛盾政法机关联动联调机制,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引入法治轨道;以党建促创建,推广陵县“三包一联”(县委常委包乡镇、县委委员包片区、县管干部包村居和党员联系群众)网格化工作机制,将察民情、化民怨、解民忧等服务群众措施落到实处;以德治促创建,弘扬“四德”教育,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能量(授予在河北张家口勇救落水老人的薛长赳、薛长虎兄弟“见义勇为模范”,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推进治安防控立体化。大力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目前,全市一二三类目标分别已建探头19992个、23122个、23552个,覆盖率分别为100%、87%、73%。加强群防群防组织建设,深化“三调联动”,强化行业和专业调解组织建设,全市各级调委会有4686个,调解员16822人,其中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专业性调解组织32个。重视政法专门力量建设,全市公安干警占总人口数比例由三年前的万分之六提高到接近万分之十,各县市特巡警大队平均达到80人,德城区等“三区”平均200人,各乡镇街公安派出所配备辅警平均10人以上,乡镇司法所、法庭、检察室力量也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三是推行基层工作网格化。依托社区(村居)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将法院便民诉讼服务、检察院基层检察室工作、公安系统“社区六进”、司法宣传和社区矫正等服务管理业务实体化,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依托行业平安、系统平安、区域平安等创建部署,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油区”等系列活动,一个个小平安汇聚成全市大平安,实现了平安创建常态化。

  四、稳妥推进改革,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突出政法部门主体自律责任和政法委监督检查作用,实行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避免、减少问题发生,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二是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根据上级部署和我市实际,进一步规范依法办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并联合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德州市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努力将信访问题导入法治轨道。三是抓好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按照上级要求和统一部署,积极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审务、检务、警务公开,规范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司法听证等制度,探索建立“轻刑快审”、“刑事疑难案件会商”等机制,促进提升执法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五、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造过硬政法队伍。一是认真组织学习,提升思想境界。通过集体学习、交流讨论、演讲比赛、基层走访、谈心谈话、征求意见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红脸出汗”,“洗澡补钙”,严格进行党性锻炼。二是开展调查研究,查摆问题不足。在全市政法系统部署开展了“调查研究年”活动,要求干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突出问题,研究解决措施,有效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强化作风纪律,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制定具体详细措施要求,引导机关人员从接听电话、接待来访、解答咨询、工作纪律等细节做起,自觉提升境界,增长才干,树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良好形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下步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市政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法工作任务也将更加繁重和艰巨,同时还存在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透,疑难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干警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工作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与不足,需要认真研究、整改和落实。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和推进中央、省市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认真领会和落实近期省委政法委、市委领导的系列讲话要求,突出服务改革、发展、稳定、民生,努力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深入开展夏季严打整治安民行动,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在7月11日第一次督导的基础上,近期组织第2 次专项督导,进一步调动各级政法部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8月下旬,召开全市深化平安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就推进法治建设、“两无”综治主题创建、综治指挥中心、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促进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社会治理水平“三个明显提升”;10月份,将组织开展案件集中评查活动,召开执法司法规范化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做法,研究推进措施,强化法治理念,促进执法司法再上新台阶。

  二是加强督导协调,推进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发挥好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督导推进机制,协调相关单位加快工作进度,按时完成改革任务;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并结合相关部门、系统工作实际,推进可探索改革事项,加强情况总揽、信息汇总、专项调研、典型推广,协调推进全市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事项有序快速进行。

  三是深化法治德州建设,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工作水平。10月份,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同时,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六五”普法、“12·4”法制宣传以及反邪教“新六进”等活动,切实提高党政干部、政法干部、广大群众依法行政、依法办案、依法办理的意识和水平。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加大执法司法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工作机制,真正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德州建设进程。深化“调查研究年”活动,鼓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多到工作落后、条件较差、问题困难多的单位深入调研,掌握基层单位真实情况,了解群众干警所需所盼,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推进“双无”综治主题创建活动,抓好基层综治工作平台、群防群治队伍、邪教组织摸底排查等工作,切实提高工作针对性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五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政法干警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使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形成工作制度,贯穿于日常工作,做到在履职尽责中杜绝“四风”问题,在服务群众中依法加强管理。研究制定政法机关联席会议制度、政法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政法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确保政法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贴近群众、服务民生,坚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进一步做好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工作,以更加富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全市跨越发展和幸福德州建设。
【关闭】    【打印】

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德州市各县(市区)政府、 市直各单位联合承办

鲁ICP备0503029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4000032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