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新闻发布会 >最新发布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来源: 德州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4-09-27

时间:2024年9月26日14:30

出席: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吉军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李燕,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服务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索磊,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和遗产科科长刘鹏,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副科长孙晶晶

主持: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谭涛

内容:介绍全市文旅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文实录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吉军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李燕女士,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服务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索磊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和遗产科科长刘鹏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副科长孙晶晶女士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全市文旅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于吉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于吉军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全市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全会明确的改革任务,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统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文旅力量。

一、优化文艺作品创作机制

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事业单位+企业公司”运行体制,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杂技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德州杂技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4条具体措施,振兴德州杂技艺术。强化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成功打造儿童舞台剧《少年玄奘》,在德州大剧院完成首场演出;杂技剧《山水国潮》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剧目奖。加强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合作,共同创作我国首部考古题材音乐剧《大地苍茫》,入选“2023年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扶持计划资助项目”。

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升级全市13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国家“二级站”以上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全覆盖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抓好标准化城乡书房建设,全市新增12家城乡书房已全部建成试运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百团汇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目前,全市累计完成高水平基层群众文化活动7000余场,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活动2500余场,营造“群众演、群众看”浓厚氛围。丰富文化资源数字供给,加强智慧文化场馆建设,推进智慧景区创建,优化游客服务体验。目前,我市智慧景区覆盖率为100%,满足四星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三、创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

实施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推进总投资481亿元的47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其中,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等20个标志性项目将于明年3月前全面建成投用。推进“两河牵手”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打造23个体验节点和8大核心节点。目前,减河岸边油菜花海、探花庄园、武庄渡槽、黄河第一驿站等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推动文旅资源有效转化为文旅产品。印发《2024德州市A级旅游景区提质焕新工作方案》,推动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化文旅品牌宣传推介,打造“两河牵手·文化体验之旅”等14条旅游线路,参加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2024“沿着黄河遇见海”夏季文旅产品推介会,全面擦亮“好客山东·大德之州”文旅品牌。

四、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南运河德州码头、大运河四女寺枢纽船闸入选国家重点文保项目,全省仅5个,我市占2个;南运河德州段生态廊道等3个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保护更新·城河共兴·推动大运河德州段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发展》入选全省优秀典型案例。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德城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德州扒鸡公司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名单。建立完善文物四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武城县获评全国文物四普省级试点县,经验做法在全国四普简报刊发推广。

五、深化文旅领域综合治理机制

严格落实“放心游德州”服务承诺,推动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发布办事指南;强化文旅事中事后监管,统筹推进权责清单管理及文化和旅游监管平台运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文旅领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安全整治,切实把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旅游住宿业扩量升级,指导成立德州市旅游饭店协会、德州市旅行社协会,吸收会员单位150余家,举办全市旅游饭店技能服务大赛,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下一步,全市文旅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承办2025全省文旅大会为契机,统筹实施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精品文艺创作赋能、文旅品牌宣传推介、文旅市场环境优化等六大行动,努力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新兴战略支柱产业和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谢谢于局长。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齐鲁晚报记者

今年,我市13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飞跃,请问前期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孙晶晶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是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依托和抓手。今年我局高度重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质升级工作,多措并举,统筹部署,推动文化站向外在形式“美”、理念模式“新”、功能服务“好”、服务内容“精”靠齐看齐。

一是在“谋划”上下功夫。将文化站提质升级工作纳入全市2024年民生实事,制定进度图、任务书,召开全市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推进会,印发《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方案》,成立市级评估小组,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文化站提质升级工作,打出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组合拳。

二是在“督导”上做文章。对全市134个文化站开展多轮督导,实地评估,提出指导意见,坚持“查有所馈”“查有所获”原则,印发《实地检查第一轮、第二轮反馈意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对文化站工作开展情况开展现场观摩,看成效、听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三是在“整改”上求实效。开展文化站排查整改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全方位巡查,查漏补缺,整改提高,各县(市、区)均形成整改报告。6月3日,省文旅厅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上等级站名单的通知》,我市13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其中特级站35个、一级站57个、二级站42个),实现整体性跃升。

四是在“激励”上鼓实劲。开展全市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标兵”推荐评选工作,经过各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推荐,市文旅局组织评审会评审,公示无异议后,公布170名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标兵”,激发基层公共文化工作人员干事创业动力,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

“文化站就像一盏灯,凝聚起人心,散发出光和热。”我市将继续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质升级,让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持续在基层沃土“种”下新时代文化发展繁荣的“种子”,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谢谢!

德州晚报记者

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文化惠民活动是贴近基层群众的文艺形式,像“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受农村广大群众喜欢,目前我市文化惠民工作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燕

“一村一年一场戏”是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群众最喜欢、最贴近农村的文艺形式,自2014年起,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始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补贴、市场运作、院团演出、群众受惠”的总体思路,积极指导各县(市、区)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开拓创新,将一大批歌舞、京剧、杂技、梆子、马蹄吹腔、一勾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今年,我们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为手段,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同时利用周末剧场、文化进万家等平台,积极推动市直院团优秀剧目进剧场开展惠民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着力提升演出节目质量。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按照“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和观赏性”并重的原则,精心准备菜单式演出剧目,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参与率。我们聚焦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名段,推出京剧《霸王别姬》《二进宫》《武家坡》《三岔口》等精品折子戏,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二是积极推进精品剧目进剧场演出。将市级专业院团下沉到基层开展文艺演出,引领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增加市直三团创排的杂技剧《山水国潮》、红色音乐剧《兵出渤海湾》等优秀剧目,到各县市区剧场开展惠民演出,让群众欣赏到更多精品剧目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市精品剧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我们开展了红色文化主题展演,演出音乐剧《兵出渤海湾》,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艺术党课、思政教育等活动。同时惠民演出先后助力宁津杂技古会、武城县丰收节等文旅活动,深受游客喜爱,为活动汇聚人气,提高关注度。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将基层群众最想、最盼、最缺的文化产品“打包”送到家门口,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着眼满足不同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演出产品和服务,增强老百姓参与度,不断提升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在艺术品味中感悟时代伟力、乐享美好生活。

谢谢!

鲁网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开展哪些工作?

刘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运河文化(德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武城县老城镇入选省级文化生态名镇,实现我市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文化生态名镇“零的突破”。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24年争取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资金合计181.2万元,为历年之最;2023年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绩效评价排名全省第三,非遗保护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我市18名非遗传承人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是前五批入选数量之和多1.8倍。组织认定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3项。今年以来,组织德州黑陶、齐河黑陶代表山东省赴澳门参加“土火淬炼——山东省和青海省黑陶艺术展”;全市组织开展2024年山东省非遗月德州主场活动等30余场特色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非遗保护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按照坚持正确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系统性保护、依法科学保护以及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和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二是加强非遗名录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我市大禹治水传说等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争取德州杂技、四女寺的传说等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组织开展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认定工作。三是推动非遗与现代社会融合发展。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代表性传承人入校授课、构建“非遗传承人+专职教师”体系、编写非遗校本教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整合非遗项目与旅游资源,串联多个非遗项目和重点A级景区,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非遗旅游品牌;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在保持非遗项目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项目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四是建立非遗保护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评估保护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德州新闻网记者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下,德州市是如何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的呢?

索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德州市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不断提档升级,逐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德州特有的红枣、古桑、石斛等农业资源和杂技、蟋蟀等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实现乡村旅游特色村独特文化、环境与旅游功能深度融合,让更多的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化发展。今年,精心推选出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优质旅游商品参与各类旅游商品大赛,目前,宁津县“香·茶·酱”香椿系列旅游商品及德城区奥德曼“耆红1765古法高度葡萄酒”等商品已入围“好客山东·山东有礼”旅游商品大赛决赛。

二、打造“乡村微度假”旅游新模式。启动实施了“乡村休闲度假转型行动”,依托A级旅游景区、森林公园等,积极推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比如依托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打造了苏留庄省级精品文旅名镇;依托乐陵千年枣林旅游区,打造以枣乡记忆、枣乡驿站、福寿文化、枣神赐福为主题的“枣乡人家”乡村旅游项目;依托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打造“黄河人家”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德州市共有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1个省级景区化村庄,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1个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和3个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

三、“宣传+推介”为乡村旅游发展添动能。积极参与省文旅厅举办的乡村旅游系列宣传活动,借助“文旅山东”“好客山东”等平台推介当地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提高了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知名度,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乡村好物仓”、乡村文创品牌。精心策划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最美金秋 畅游黄河”之旅已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又围绕“乡村四时好风光”主题,精心设计了“山东·寻味两河 非遗飨宴——德州美食探源之旅”线路。积极开展好乡村好时节主题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举办了“郝”品龙虾节、桃花节、油菜花节等21场乡村好时节活动。下一步,我们将以“两河牵手”沿线为重点,深挖齐河赵官镇大徐村、平原康熙探花庄园等优质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片区建设。

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于局长介绍了近年来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和文化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几位科室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了解答,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文旅局联系,电话:0534-2231876。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德州市各县(市区)政府、 市直各单位联合承办

鲁ICP备0503029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4000032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