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李淑华,市审计局三级高级主管赵国强,市审计局法规科科长、一级主管闰华君
主持: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陈鹏
内容:介绍市审计局三审协同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李淑华先生,市审计局三级高级主管赵国强先生,市审计局法规科科长、一级主管闰华君女士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市审计局三审协同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淑华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新闻界长期以来对我市审计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下面,我介绍一下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德州市审计局积极探索“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基层实践,建机制、优路径、强应用。推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以下简称“三审”)在审计计划、审计项目、组织资源、成果利用、审计整改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构建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辅助、社会审计为补充的“三审协同”工作新格局。2023年9月,在全国地方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工作研讨班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引起强烈反响,得到省审计厅和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被省审计厅纳入2023年度改革创新事项,被市委改革办纳入2023年度全市十大集成改革创新事项。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三审协同工作体系,三大审计监督主体的工作联系更加密切,工作步调更加一致,审计监督体系的监督合力日渐显现。党委审计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党对内部审计的领导;由国家审计主导,实现了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更加深入的指导和监督;调动社会审计力量紧跟审计工作主旋律,使整个审计监督体系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度更高。同时,还促进了三审各自实现新的发展。三审协同工作以推动“国家审计向研究体制机制现代化转型”为导向,整合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资源力量开展基础性监督,促进国家审计集中精力聚焦重大政策、重大体制机制等开展研究,揭示问题、服务治理;以推动“内部审计质量规范向国家审计质量规范延伸”为导向,强化对内部审计数据、备案报告的分析应用,促进内部审计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以推动“社会审计监督重点向国家审计监督重点拓展”为导向,探索建立购买审计服务评价核查机制,促进社会审计在审计思路、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标准等方面与国家审计相衔接,实现社会审计转型发展。
三审协同是一项创新工作,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实践,努力健全完善三审协同工作机制,促进三审协同不断走深走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也恳请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的朋友们对审计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也欢迎对审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谢谢李局长,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大众网记者
问题:您好!请简要介绍一下三审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保障情况?
赵国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三审协同创新工作的机制保障:
(一)坚持政治统领,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经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研究审议,于今年3月14日,出台《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同机制的意见(试行)》。8月16日,市委审计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三审协同创新工作走深走实的意见》。两个《意见》的出台为三审协同工作搭建起顶层设计框架,将三审协同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成立秘书二科,具体组织落实市委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坚持制度引领,健全评价体系。建立“三评三推”工作机制。对县级审计机关进行评议,推动三审协同创新工作市域全覆盖。建立县级审计机关三审协同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涉及5个方面28项工作内容。对内审单位进行评优,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提档升级。研究制定《德州市内部审计工作示范单位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德州市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办法》,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对社会审计进行核查评价,推动社会审计服务质量提升。出台《德州市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核查管理办法》,加强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报告核查工作,严格履行审计机关法定职责。要求内审单位对所购买的社会审计服务加强质量监督,对所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确保实现审计目标。
(三)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夯实三审协同工作基础。三审协同工作的主导在审计机关,但核心环节在内部审计。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761家单位成立了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其中631家部门(单位)明确了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机构,130家规模较小的单位明确了内部审计人员,全市内部审计人员总人数达到2439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数量比2022年底分别增长28%和22%。
谢谢。
闰华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以“计划互联、业务互动、信息互通、成果互用、经验共享”为目标,创新建立三审协同工作机制,以《审前告知书》《项目协同告知书》《协同整改告知书》3个告知书为手段,打通审计计划、审计项目、组织资源、成果利用、审计整改5个协同路径,推动实现审前、审中、审后的三大审计主体贯通协同,打造审计全流程协同工作机制。
1.建立审前计划协同机制。创新实行“审前告知、内审前置”,实现国家审计计划与内部审计计划的统筹谋划。结合年度审计计划,提前3至5个月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前告知书》,告知其在审计机关进点前,可以根据国家审计的工作目标调整内部审计计划,先行开展内部审计,并将内部审计报告和整改资料报送审计机关备案,对内部审计发现并整改的问题,审计机关不再反映。
2.建立审中项目协同机制。探索建立“双审计组”模式,实现审计项目协同。德城区在教体行业审计中,向被审计单位下达《项目协同告知书》,试点成立2个审计组(即区审计局审计组和教体局内部审计组,内部审计组由教体局内部审计人员和聘请社会审计人员组成)。由区审计局审计组主导并提供全程业务指导,2个审计组同步分工实施审计项目,在审计方案制定、发现问题定性和审计整改标准等方面保持一致。教体局内部审计组共发现合同管理、预决算等6大类68个问题,并指导督促“立行立改”56个问题,审计现场整改率达82.35%。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项目协同审计项目63个。
3.加强专业化审计组织资源协同。通过“以审带训”的方式,精准吸纳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既为国家审计补充了力量,又为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培养了人才。今年以来,全市已在79个国家审计项目中,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197人次,在230个内部审计项目中,聘用社会审计力量625人次。
4.强化审计成果利用协同。在审计成果互相利用方面,通过三个“告知书”,让内审单位充分了解审计署11号令第4章尤其是第22条的规定:即内部审计发现并且已经纠正的问题,审计机关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消除内审单位顾虑,实现审计成果互通互用。今年以来,全市已在48个国家审计项目中,利用内部审计报告73份,241个内部审计发现并整改的问题未上审计报告。
5.建立审后整改协同机制。建立行业审计与系统整改工作机制,推送给没有接受审计的单位,对照问题开展内部审计自查自纠,并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报审计机关备案,实现“审计一项、自查一批、整改一片”的目标。我们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行业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汇总。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协同整改项目17个,150余家单位已完成内部审计和整改。
审计整改协同,既是上一轮协同工作的终点,又是下一轮协同工作的起点。由国家审计主导,将三审“点”上的审计成果转化为“面”上的系统治理,为系统性解决屡审屡犯问题创造了新的工作路径。
以上这5个方面就是三审协同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谢谢。
李淑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一步,三审协同的工作方向,一是聚焦推动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细化、实化、制度化,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二是聚焦审计全覆盖,以审计机关重点监督带动审计监督体系全面监督,深入提示重大经济风险隐患,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三审协同更好服务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凝聚审计监督体系的监督合力,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以及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四是聚焦审计整改,合力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五是聚焦队伍建设,培养审计职业精神、提升审计专业能力,打造审计“特种部队”。
谢谢!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三位发布人介绍了市审计局三审协同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出了解答。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审计局联系,电话:2312352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