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培训与交流科科长陈怀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政策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韩晓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级主任科员王义燕
主持: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谭涛
内容:我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先生,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德朝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培训与交流科科长陈怀文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政策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韩晓波女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级主任科员王义燕女士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楚华卫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工信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就“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部署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点链面”协同发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209.02亿元,考评得分列全省第6位。1-11月,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达59.33万户,同比增长19.68%;新增市场主体10.27万户,同比增长40.58%。乐陵市成功入围2022年度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乐陵市调味品、夏津县新型纺织3个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列全省第1位,全市入选总数达到7家,列全省第5位。
一、强化“面”上推进,塑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一)强机制,健全统筹协调机制。高规格调整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德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判形势、调度情况、部署任务,形成集中、协同、高效的问题解决机制。
(二)促落实,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梳理政策,及时推送,推动政策“精准匹配、快速直达”。一是系统梳理政策,明确责任部门、科室和联系方式,方便市场主体查阅咨询。二是开展政策解读,编印《政策明白纸》,引导市场主体研究政策,结合实际精准匹配政策。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联合省派“四进”工作总队,举办优质中小企业政策宣贯专题培训会,邀请工信部、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有关专家,解读支持政策。
(三)育集群,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一是明确发展路径。出台《德州市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方向和认定标准,鼓励县市区立足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引领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二是完善梯次培育体系。鼓励县市区提升集群专业化配套能力,推动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初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新认定市级特色产业8家,3家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
二、促进“链”上融通,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一)明底数,标志性产业链全部实体化运转。梳理确定12条标志性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确定1名市级领导牵头抓总,抽调专业招商人员,集中办公,建立起集中高效的推进工作体系。明确“十抓十清”工作任务和“十个一”工作机制,梳理出74家链主企业、140家关键企业,48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4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摸清企业诉求。
(二)促融通,深入实施融链固链专项行动。开展“遍访总部”、对接“民营500强”等产业链招商活动,持续强化优质项目招引,密集拜访在我市有长期投资的239家企业总部。深入实施融链固链专项行动,累计举办2023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德州)峰会、2023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等77场对接活动。
(三)下南洋,积极组织民营企业抱团出海。组织25家民营企业赴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开展经贸对接活动,拜访泰中商务委员会、印尼中华总商会等商协组织10余个、菲律宾贸工部等政府部门7个,与7个商协组织、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举办中国(德州)—泰国商机对接会、中国(德州)—菲律宾商机对接会等对接会8场、商务对接活动18场,700多家外方企业与我市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2项,合同金额超1亿美元。
三、突出“点”上培优,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一)重培育,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是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按照纳统要求,摸排筛选404家企业纳入“年度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83家企业纳入“月度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新申报“小升规”企业314家。二是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6家。三是大力实施“双50强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优选79家链主企业、219家关键企业重点培育,金能科技入选2023山东省工业百强企业。
(二)助融资,强化全链条融资支持。一是建立融资需求清单。定期调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形成贷款融资需求清单和股权融资需求清单向金融机构推介,先后推介贷款融资需求企业167家、36.5亿元,向财金集团、首建投、鲁信集团等推介股权融资需求企业40余家次。二是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审核,1-10月,新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395笔,规模10.22亿元。6家担保机构获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636万元,列全省第6位。三是加强应急转贷支持,全市备案应急转贷机构达到15家,覆盖9个县市区。
(三)强赋能,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摸底“建库”。一张网铺开,一条线到底,摸清掌握全市近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等“数字家底”,“一企一档”“一案一册”建立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数据库”。二是典型“引路”。组织知名专家、数字化服务商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对症开方,传授“数采”经验,引导企业汇聚全流程数据,新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总部”5个、“晨星工厂”189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45家,均列全省第1位。三是服务“解困”。全省首创、组织300余名“首席数字服务官”,“一对一”入企精准服务,“面对面”帮企解决难题,打造数字化转型发展“贴心保姆”。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围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进一步提信心、强培育、增动能、稳生产、优服务,奋力推进全市民营经济新一轮大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德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问题:首席政府服务官(CGO)机制自启动以来,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德朝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首席政府服务官(CGO)企业服务机制,秉承“专业化+自家人”服务理念,建立起了政府与企业直达点对点沟通新渠道。该系统性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省政府办公厅将该做法列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做法,并在全省推广。在围绕服务企业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政策沟通到位,搭起政企服务连心桥。坚持把首席政府服务官作为政府服务企业的“前哨”和传感器,注重加强与企业家深度沟通交流。依托网站、公众号对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开展系列解读,并及时传达至企业,做到推送政策不过夜,企业知晓率和知晓时间大大提高。
二是解决问题到位,搭建企业诉求解决快速路。坚持把制约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点,强化问题导向,市县两级工信系统已办理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诉求500余项。
三是政策指导到位,提升企业争取政策水平。通过CGO服务,企业研究政策、争取政策效果明显提高,企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近三年,争取上级奖补资金达1.94亿元,获批省级以上平台、称号等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是供需对接到位,优化线上营商环境。积极开发线上“德链汇”数字产业运营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供需渠道、融资需求,建议诉求等便企服务,努力打造涉企诉求“一键提报”、政策“一键直达”、供需“一键发布”的快捷服务平台。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大众网记者
问题:近年来,德州市是怎样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
王义燕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定位在县域的特色产业集群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后备力量,也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
一是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出台了《德州市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体系,已形成一批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累计培育市级特色产业集群25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7家,集聚中小微企业千家以上。
二是配套财政激励措施。为鼓励现有集群上档升级、加速壮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德州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德委发电〔2021〕16号),对新认定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财政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三是积极参加全省综合评价。2021年起,省工信厅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综合评价,综合考虑集群实力、发展活力、创新研发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指标,对评价前10位的进行奖励。乐陵市高端体育用品、宁津县健身器材产业集群分别在2021年、2022年荣获前10位。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国山东网记者
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离不开民营经济优质企业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带动。请问,我市在培育单项冠军企业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韩晓波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市工信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聚焦细分领域、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跟踪服务,全力做好单项冠军培育提升工作。2023年,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截至目前,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数量分别达到11家、65家,总数居全省第八位。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8%。
一是坚持梯次培育,充实优质企业储备。以产业链骨干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为重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后备,积极开展单项冠军政策宣贯和调研摸底,将符合条件的潜力企业全部纳入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做好冠军储备,形成了“市县联动、分级培育、有序升级”的培育路径。
二是加强申报辅导,严格材料审核推荐。依据《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当年度新的政策要求,组织开展政策宣贯和专题培训。对有意向、有条件的企业一对一强化服务,精准指导,帮助企业按照有关标准,完善申报材料,规范申报流程,严格做好审核和推荐工作。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提升企业引领水平。根据《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若干意见》,对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另外,每年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纳入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大会表彰对象,引导我市制造业企业专注创新和质量提升,在更多细分产品领域形成市场、技术等方面领先的单项冠军。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德州晚报记者
问题:民营企业家素质是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请问近年来德州市是怎样提升企业家素质的?
陈怀文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民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就业岗位的提供者、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和推动者,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也是稀缺的人才资源。加强企业家素质提升,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心关爱企业家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企业家素质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是走出去,组织企业外出学习交流。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产业链“链主”及配套骨干企业、“双50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主要负责人以及全市中青年企业家和二代接班人等,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企业战略合作、股改融资、智能数转、工业互联网、团队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赴杭州、南宁、昆山、苏州、宁波、青岛、合肥、北京等地,组织举办“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专题研讨班”、“东盟通企业高管专题培训班”、“工业经济加力提速培训班”、“化工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中青年企业家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专题研讨班”等,累计培训企业家600余人次。
二是请进来,结合需求举办各类专题大讲堂。积极依托国内高校院所和中介机构,通过专题讲座、政策宣贯会、工作部署会等形式,邀请上级部门领导或专家教授亲临授课,为企业解读政策、答疑解惑。比如,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我们邀请国家部委领导亲临辅导;围绕国家人才工程申报,我们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现场指导;围绕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我们通过以会代训方式进行政策宣贯和专题辅等。近年来,通过各类大讲堂形式,累计培训各类企业负责人超1000人次,既提高了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又促进业务工作提升,效果显著深受企业欢迎。
三是创新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按照省工信厅关于开展青年企业家培养导师制有关通知要求,前后分两批共推荐30余名中青年企业家和二代接班人,选聘省级优秀企业家担任导师开展一对一帮扶培养。同时,我市泰山体育集团的卞志良、福洋生物的张雷达及莱钢永锋的刘锋等三位省级优秀企业家也被聘请为导师,对口帮扶来自全省其他地市近20名青年企业家学员。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楚局长介绍了我市民营经济基本情况以及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王主任和三位科室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2687096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