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我们继续召开“民生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市残联专场,我们邀请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新闻发言人齐何军先生,市残联组宣部部长刘光涛先生,市残联康复部部长撒晓妹女士,市残联权教部部长刘娜女士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市残联在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齐何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人民至上,彰显城市情怀;有爱无碍,传递民生温度。今年来,德州市残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指示精神,着力改善残疾人民生状况,擦亮残疾人幸福生活底色,用行动和实践书写了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一、生活更温适:深化服务 多元保障
尽心尽力,做好三件“民生实事”。一是残疾儿童康复,今年以来,为全市12.19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其中适配辅助器具3236人;0-17岁残疾儿童“有一救一”,全市2113名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康复救助,其中为23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为127名肢残儿童免费实施肢体矫治手术;禹城市、临邑县2个国家级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累计为167名0-4岁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干预服务;调整残疾儿童医保支付政策,肢体、智力、孤独症服务满4年,听力言语服务满2年后,继续申请康复服务的,医保支付时长由原来的每年不超3个月,延长至10个月,直至17周岁。二是做好“如康家园”,全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积极探索星级化管理,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辅助性就业658人、日间照料881人、社区康复1356人、文化娱乐服务3000余人次;三是抓好托养服务,根据《山东省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今年通过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寄宿托养等多种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的1220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托养照护服务。
履职尽责,织密社保“兜底网”。坚持以残疾人城乡低保、“两项补贴”为主体,以“励志助学”为补充,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目前,全市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9.69万人,其中,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33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36万人,上半年发放两项补贴8800余万元。为保障新考取的残疾大学生100%入学,我市自2010年开始实施“我和你·心连心”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项目,坚持“有一助一”,截至目前,发放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金768.7万元。为增强残疾人抵御风险能力,为全市14万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撑起残疾人抵御意外伤害的“保护伞”,残疾人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安残稳岗,拓宽群众幸福路。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就业服务,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935人,完成率185.17%;举办3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70余名残疾人达成初步就业意项;先后举办省、市级残疾人电商直播培训班2场,培训80人;组织全市14名盲人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17名盲人参加省盲人医疗按摩继续教育培训;举办首届德州市残疾人电商直播大赛,帮助残疾人通过直播“小屏幕”走向社会“大舞台”;深入10余家企业走访拓岗,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竞赛,我市邓文露荣获第一名;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我市残疾人姜兰心获得中式面点项目第三名;指导壹心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打造“惠残德岗 职为你来”便民爱心小屋,70余名残疾人上岗就业。
二、城市更温情:融合发展 平等参与
无障碍改造让生活“有爱无碍”。平缓坡道、便利扶手、太阳能热水器、折叠浴椅……随着一个个定制式、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陆续进入残疾人家庭,我市服务残疾人群体的“最后一米”已打通。今年我市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档”原则,全年完成1498户的任务指标,让残疾人“行得通、出得去、能洗澡”,“零距离”感受家庭无障碍改造带来的生活便利;同时,配合相关部门着力推进环境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全面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彰显城市的温情。
专用代步车发放让出行安全便利。认真贯彻落实《德州市残疾人专用代步车补贴办法》工作要求,按照车辆购买费用“市级20%,县级40%,使用人40%”的承担比例,做好资金分配。截至目前,共发放残疾人代步车607辆。
文体宣传推动社会残健共融。建立健全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共建市级残健融合文化服务中心2家,“如康书屋(书角)”52家,8家公共图书馆设立了盲人阅览区域;依托全媒体平台,统筹网上网下,全面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深入挖掘残疾人先进典型和助残典型事例50余个;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重要节点和残疾人事业重大活动契机,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文化进家庭“五个一”、全民阅读、无障碍观影等文体活动100多场,惠及残疾人超过1万人(次)。
三、服务有温度:改革驱动 智慧助残
“放管服”改革延伸服务为民触角。在全省率先推出“一件事、一链办”、“居家办”服务模式,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居家办、一次办等服务。充分发挥邮政部门网点多、人员多、全天候、全覆盖、末端到户的独特优势,以数据赋能,与传统办证服务模式相互补充,真正实现暖心服务零距离,助残质效大提升。今年来,新办证11653件、上门评残1132件;助残事项网上办41件、居家办17件。
试点先行先试。争取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省级试点落地平原,通过资源共享、阵地联建,建设县级示范性残健融合文化中心;争取志愿助残常态化机制平台建设省级试点落地庆云,建立完善“1+9+17+N”志愿助残服务组织网络和管理机制,创建12处标准化服务阵地,实施“小城大爱”万名志愿者助残行动,推动“资源、需求、项目”高效匹配;争取贯彻落实《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1个重点联系地区落地陵城,健全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打通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融合发展有效路径,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创新和提质增效。
项目双招双引。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康复医学委员会援建的占地1000余平的华北地区第一家智能辅具适配中心,自今年5月揭牌运营以来,已为343个村、658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具适配服务,满足了广大残障群体个性化、多层次需求;引入在京企业投资建立的德州市助残兴农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已为1000余名农村残疾人提供线上直播带货培训,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
四、组织更温暖:深化改革 凝心聚力
近年来,我市深化残联组织改革,以换届为契机,健全以县级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级残协为基础、专门协会为补充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打造“专兼挂”相结合的市县级干部队伍,5344名村级专职委员全部纳入公益岗管理,真正实现了有班子、有阵地、有队伍,确保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有了依靠。同时,广泛组织、吸纳各级残疾人工作者、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成立德州市助残志愿者协会,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各类助残志愿队伍32支,全市3000余名在册志愿者年均提供精准志愿服务1万余人次,在全市掀起扶残助残热潮。
任重道远民生路,砥砺奋进续华章。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市残联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残联、省残联八代会精神,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领跑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打造残疾人共享社会生活“新标杆”。
谢谢齐先生的介绍。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市残联在残疾人宣传及文化助残方面做了哪些创新性工作?
刘光涛:做好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是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高度和温度、提高残疾人工作知晓度和认可度、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市残联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全力服务中心大局,切实做好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讲好残疾人故事,传播残疾人声音。今年,市残联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深入挖掘残疾人先进典型、亮点经验及助残典型事例,让残疾人事业宣传有声有色。目前已在德州日报开设“向阳而生 活出精彩人生”专栏,计划展播残疾人自强不息及助残典型事例10例,现已展播了3例,充分展示了我市残疾人的风采,激励广大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二是丰富市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功能。近年来,市残联积极提升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联合图书馆共同推进视障阅览室建设,目前全市共有8家公共图书馆建立了盲人阅览区域,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今年市残联计划投入5万元,为市图书馆购置无障碍影院系统,进一步提升视力残疾人阅读服务体验,满足视力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建设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市残联计划投入10万元,建设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和扶持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人才,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项目发掘保护,提升我市特殊艺术整体水平。支持创作、出版残疾人文学艺术精品力作,扶持特殊艺术团体建设和创作演出,培育具有我市特色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
问.目前德州市对残疾儿童有哪些康复服务项目?据了解唇腭裂项目是今年新增的项目,能介绍下情况吗?
撒晓妹:目前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项目一共有5项,分别是:
1、针对听力残疾儿童有人工耳蜗植入救助手术;
2、针对肢体残疾儿童有肢体矫治手术;
3、针对唇腭裂儿童有修复手术;
4、针对有训练需求的可以提供到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5、针对有辅助器具需求的儿童可以适配辅助器具。
今年5月19日省残联、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联合制定了《山东省唇腭裂致残儿童修复矫正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将唇腭裂修复矫正手术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面向全省符合条件的0-17周岁因唇腭裂导致言语残疾儿童实施救助,并确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四家定点医院承接救助任务。对矫正手术治疗的各类费用及术后康复训练费用按照人均1.5万元标准进行补助,帮助儿童免费接受手术治疗,改善结构缺陷,重建言语功能,绽放自信笑容。
救助的流程:
(一)申请。唇腭裂致残儿童监护人自愿向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残联提出申请,填写《山东省唇腭裂致残儿童修复矫正手术康复救助申请审核表》,提交家庭户口本、监护人身份证及相关疾病诊断治疗证明等材料。县(市、区)残联接收申报材料并初审后及时报送省项目办。
(二)审核。省项目办定期对各县(市、区)残联报送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需要手术的受助儿童按就近就便原则转介至定点医院,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说明情况。
(三)手术。定点医院对省项目办转介的儿童实施唇腭裂修复矫正手术,开展适应性语言康复训练。对需二期手术的儿童,须在定点医院评估后,向省项目办提出二期手术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再次享受救助。
(四)结算。定点医院对手术及训练按医保等规定报销后,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其他保险救助等报销后的病历及收费票据资料报至省项目办,省项目办对相关资料盖章确认后报送省残联康复部备案。省残联按项目规定确定补助金额与定点医院定期结算。
(五)回访。省项目办协调定点医院及时对受助儿童、监护人进行回访,了解儿童康复情况、对项目的意见建议等,填写《山东省唇腭裂致残儿童修复矫正手术康复救助项目受助儿童回访登记表》,并将救助信息录入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系统。
我市情况:目前我市已有31名儿童申请了此项目,正在按照程序进行中。
问.请问残联针对残疾大学生这方面有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刘娜:有的,我市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实施“我和你·心连心”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项目,印发了《关于开展德州市“我和你·心连心”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活动的通知》文件,并分别于2015、2018年进行提标修订,目前资助对象是具有本市户籍,持有残疾人证,当年新考取的大专以上残疾大学生。资助标准是大专、本科 6000 元,硕士研究生 8000 元,博士研究生 10000元一次性资助。
我们的原则是“有一助一、不落一人”,确保考入各高等院校的残疾大学生实现100%入学。截至目前,用于资助新考取的残疾大学生助学金总额高达768.7万元。
励志助学资金自2020年开始由省、市两级共同承担,德州市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先由市级垫付资金,在全省率先实现助学金当年度全额发放,确保大学生顺利入学,这一做法受到省残联高度肯定。今年省残联将“德州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助学金的办理流程:
一是提出申请,网上申报。收到录取通知后,可通过“爱山东”APP申请,具体流程AAP[助残专区]中找到[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申请]模块进行申报。操作不方便的残疾大学生,也可携带相关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残疾人证、录取通知书等),到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残联由工作人员帮助申请。市残联公众号里面公布的都有各县市区残联具体联系方式。
二是县级审核,统计名单。县级残联审核无误后,签署意见并填写《德州市“我和你·心连心”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金申请名单统计表》,报送至市残联。
三是市级审批,拨付资金。市残联对各县市区残联所报材料进行审批,根据审核认定人数和补助标准向县市区残联拨付资金,由县市区残联发放至申请人本人。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几位发布人介绍了市残联在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出了解答。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果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残联联系,电话:2687118。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