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8月3日至5日,“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将在我市举办。今天,我们邀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洋先生,市外办党组书记蔡文晓先生,市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谭明明女士向大家介绍一下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洋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德州外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即将于8月3日至5日在我市举办的“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的有关情况。
为进一步共享RCEP发展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打造我省对接东盟国家的高能级平台,山东省政府与中国—东盟中心共同举办“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本次大会的举办,对于加强我市与东盟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在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走深走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州与东盟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德州是山东省唯一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产业基础良好、资源要素富裕,与东盟国家企业间务实合作潜力巨大。本次大会将利用现有优势,聚焦深化与东盟中小企业间务实合作,推动高层对话、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助力我省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示范省份,助力德州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展现地方担当。
一、大会组织基本情况
(一)大会主办、承办单位
大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主办,由德州市人民政府、省委外办、省工信厅和中国—东盟商务协会总会承办。
(二)大会举办方式与规模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在德州设立主会场。主会场线下规模137人,其中外宾27人,主要包括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中国—东盟中心代表、东盟国家地方政府代表、东盟在华企业及经贸机构代表等;中方参会人员主要为外交部领导,山东省政府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沿黄8省和省内沿黄8市外事部门负责人、高校和企业代表等,约110人;东盟国家友好城市、企业和商协会代表等以线上形式参会,约48人。
(三)大会主题
共商发展新机遇,释放合作新动能。
(四)大会主要内容
本次大会主要包括:开幕式、黄湄对话会、中国(山东)—东盟企业交流洽谈会、山东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学术沙龙和参访交流活动。
大会共分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3日下午,省市领导礼节性会见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中国-东盟中心代表和东盟国家地方政府代表等外方嘉宾。
第二阶段:4日上午,举行“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开幕式,主要包括嘉宾致辞和揭牌签约环节。揭牌签约环节主要包括:我市东盟经贸和教育项目签约、揭牌“黄河—湄公河对话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德州)”和“地标之都—东盟馆”。开幕式结束后接续举办“黄湄对话会”,
4日下午,在主会场举办中国(山东)—东盟企业交流洽谈会,在德州学院举办平行活动“山东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学术沙龙”。
第三阶段:参观考察。5日组织安排参会嘉宾赴重点园区和企业访问考察。
二、大会筹备情况
距离活动举办还有3天的时间,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前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外办的大力指导下,我市成立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亲自调度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各参与部门单位分工负责,通力配合,按照时间节点,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嘉宾邀请、会务组织、综合服务保障和参观考察活动基本筹备到位;省市外办积极协调专业翻译力量,保障会议现场同传、交传翻译服务,确保会议顺利举行;已经针对大会前期和期间的宣传工作制定了方案,国内多家媒体和记者参与现场报道,充分展示活动的整体风貌。
三、活动的突出特点
本次活动立足深化我省与东盟国家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助力德州市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从目前筹备情况看,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邀请嘉宾东盟要素齐全、规格高。本次大会外宾邀请工作扎实有效。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地方政府及在华企业及经贸机构等外方嘉宾线上线下踊跃参加,汇集了与东盟有关的各方面代表人士,也体现了各方对活动的重视程度。其中文莱驻华大使拉赫玛尼、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尚慕甘、老挝川圹省委书记兼省长本占·习翁潘和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等重要外宾均来德现场参会;中国驻东盟使团大使侯艳琪、菲律宾北伊罗戈省省长蒙诺托克等嘉宾将线上参会致辞。
(二)突出项目洽谈和企业对接。把企业对接、项目洽谈作为本次大会重中之重,精心筹备,认真做好大会期间的推介和对接环节,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加强企业组织。本次活动共组织国内外线下线上参会企业100余家,对接企业涵盖面广、针对性强。二是做好主题推介。在8月4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山东)—东盟企业交流洽谈会”上,做好双向推介和优化营商环境对话。三是强化对接洽谈。在前期精准对接匹配的基础上,会上设置一对一洽谈环节,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商务参赞为企业提供投资贸易政策和信息。
(三)务实高效、形式灵活。本次活动坚持线上线下、国内海外相结合,政府、组织、企业、高校等各方面人士全要素参与,创新内容,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双向推介又有学术交流,既有嘉宾对话又有企业洽谈,既有图片展览又有实地参访,既注重现场效果又重视长远影响,不仅推动了经贸交往更促进人文领域交流,积极展示我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形象。
各位记者朋友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来自国内外的嘉宾朋友、我省及东盟国家的企业家对这次活动也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一定能办成一次主题鲜明、亮点纷呈、成果丰硕的盛会,必将为德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德州与东盟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我们了解到,德州市对接东盟工作起步较早,持续发力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成效明显,请介绍一下对接东盟工作开展的情况。
蔡文晓: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传统人文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签约生效机遇,以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为目标,围绕畅通贸易、促进投资、深化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力争在对接东盟合作中走在前开新局,为全国全省加强与东盟合作贡献力量。
一、坚持系统谋划,融入新格局。一是借势谋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主动对接东盟,明确了对接发展五年规划,将建设“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二是顺势强推进。细化对接东盟工作任务目标,在产业产能合作、园区建设等12个方面推出精准务实的措施。同时,携手广西、深耕东盟,签署合作备忘录,组织举办“东盟通”培训班,选派干部在广西挂职交流。三是乘势建平台。依托德州学院,成立山东东盟研究中心,稳步持续推进与东盟各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设立“德州—东盟项目中心”,连续举办三届海外联络主任德州行活动;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创设“携手东盟 相约德州”对接东盟品牌,搭建“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东盟国家主题周”等活动平台,成立“山东(德州)—东盟中小企业联盟”等企业对接机构。
二、全面对接合作,拓展新领域。一是推进经济互联。在东盟十国先后举办“百企下南洋”“德州—东盟经贸洽谈会”等商务对接活动,累计签约项目92个、总金额逾40亿元。在国内先后举办经贸活动30余场。2022年7月28日举办的“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调创新发展大会”,是该活动首次走出广西,在北方城市举办。今年上半年,“中国(山东)—印度尼西亚投资贸易与文化旅游交流周”、“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等活动先后成功举办,活动成果丰硕。2022年德州与东盟实现进出口115.2亿元,贸易额同比增长65.8%。今年1—6月,同比增长62.5%,东盟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我市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小企业是东盟国家重要经济主体。目前,有28家来自东盟的企业在德州投资,德州市在东盟设有境外企业8家。二是推进文化互联。积极推动东盟国家学生来德参访交流,开展互派体验活动,已累计接待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2000余人,累计派出121人次教师赴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任教。拟成立对接东盟“一园,一馆,一院,一个中心”,即东盟园、东盟馆、东盟中心、东盟院(东盟四合院),“中国—东盟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和“地标之都—东盟馆”将在此次大会揭牌成立。三是推进数字互联。加快建设山东东盟研究中心,组建“数字东盟”大数据平台研究团队,制定《数字东盟建设专项规划》,全面展示东盟相关国家的人口、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以及相关新闻信息,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数字支撑。
三、持续做优环境,谱写新篇章。一是塑优“软环境”。在国内率先建立“德州·东盟国际化政务服务专区”。建立市领导联系包保重点东盟企业工作机制,定期到企业实地调研。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对外资项目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及全链条领办代办,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实施“先放后检”“边装边检”“即卸即检”等模式,RCEP货物“6小时放行”,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到4个工作日以内,“两步申报”应用率达84.56%。二是提升“硬实力”。开通平原—青岛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济铁齐河海铁联运班列,为周边市出口型企业提供快捷新通道。成功打造齐河县东盟国际生态城,促成东盟国家在齐河设立经贸、旅游、教育等行业办事处,建立东盟企业在华总部聚集区。
问:下一步,德州在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务实交流合作方面,有什么工作打算?请介绍一下。
谭明明: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在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走深走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州与东盟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下一步,以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为目标,继续挖掘德州市与东盟各国在资源、产业、科技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打造“携手东盟 相约德州”的对接东盟工作品牌,全面推进德州市与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完善对接东盟工作领导小组联席工作机制,加快对接东盟工作的整体推进和统筹协调,建立涉外信息共享和多层次合作协调机制;编制《德州市对接东盟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对接东盟工作的整体设计,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市、县(区)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二)构建全方位的开放交流机制,持续营造与东盟交流合作良好态势。加强与东盟国家驻华使馆的沟通联络,积极邀请东盟国家驻华使节和机构代表访问德州,联合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每年举办东盟国家主题周系列活动,深化对东盟国家了解,营造对接东盟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打造“携手东盟 相约德州”对接东盟品牌,办好“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等高规格国际会议;塑造“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东盟交流合作的城市特色,同时以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机遇, 加快打造山东东盟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园,推动文明文化交流互鉴,全面提升我市国际影响力。
(三)推动双向投资,加强经贸合作。德州与东盟国家之间具有巨大的贸易潜力,双方的贸易合作大有可为。下一步,以贸易合作为基础,逐步提升投资合作在双边经济合作中的比重,扩大面向东盟国家投资的对象和吸纳来自东盟的资金。利用RCEP政策红利,优化德州与东盟国家的双向投资合作,结合德州市产业体系构建,鼓励企业“走出去”,继续开展“百企下南洋”商务对接活动,加大与广西博览局的合作,共同开展“海外巡展”;加强与东盟国家商协会组织的合作,支持企业对外投资走向东南亚国家,推动德州与东盟地区双向投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打造北方城市“面向东盟”投资合作的窗口。
(四)强化人文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充分发挥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近的独有优势,积极探索新模式,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文交流新格局。构建东盟友城新格局,“靶向”开展友好交流。持续打造东盟十国“一国一友城,一友城一特色”格局,实现德州东盟十国友城全覆盖,借力友城开展友好交流,推动经贸合作。加快山东东盟研究中心建设,打造“立足德州、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的具有德州特色的新型智库平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高等学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三位发布人介绍了“2023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外办联系,电话2686669。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