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共同庆祝科技工作者的节日。今天,我们邀请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李静女士,山东华宇工学院校长助理、教授魏东坡先生,禹城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冯全臣先生,齐河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段慧女士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市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下步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静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今年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共同庆祝科技工作者的节日。现将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下步打算进行发布。
一、总体情况
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自5月起,市科协发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联合各有关单位围绕“点亮精神火炬”主题,主要开展了“点亮精神火炬”主题活动、建家办事系列活动、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等四个系列十多类活动,先后举办了宣讲报告、座谈会、走访慰问、展览展示、学术交流、科技竞赛等活动共337场,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引领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增强了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二、主要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市委书记田卫东,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开国,市委副书记苑衍刚分别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代表,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表示诚挚的慰问。市领导赵学坤、祁小青、邵红双参加有关活动。田卫东先后走访慰问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系副主任崔健、市农科院副院长高凤菊,亲切询问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他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把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加力培植创新沃土、创造平台。来到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朱开国与科技工作者代表刘斌、苏勇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他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希望大家自立自强,积极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苑衍刚看望了科技工作者任传涛,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勉励他们要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科研激励和保障机制,持续提升广大医护人员的科研能力、科研素养和医疗水平。市科协、禹城市、宁津县、齐河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等先后召开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科技工作者建议。
二是加强价值认同,推出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5月30日,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举办了2023年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7名个人、3个集体获评“最美科技工作者”,市政协副主席辛志才出席活动并致辞。陵城区等9个县市区积极开展本地区“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共遴选出85个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代表,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巡回报告、学习分享活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坚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信心,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们学习“创新达人”的创新精神,全身心投入企业的科技创新,投身产业的转型升级,投身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
三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心强,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自5月起,动员各领域专家、科普志愿者150人组建科普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围绕卫生健康、科学种植养殖、科技创新开展科学大讲堂活动,共计开展36场,受众3000人次。动员组织800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垃圾分类、食品安全、消防知识、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等科普宣传活动250场,受众8万人次。动员组织20名科技工作者做客德州交通音乐频道“科普之声”栏目,及时解答本地区广大群众生活问题和实际需求,为群众普及科学、传播科学。
四是科技工作者反响热烈。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在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市县领导深入基层一线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代表,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和尊重,表示一定不辜负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期望,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德州发展蓝图,围绕德州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科技问题,积极开展联合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研究做在工程中、把成果转化在企业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创新力量。
三、下步打算
一是围绕市委人才工作中心,积极关心科技工作者成长。打造天衢科技论坛学术品牌,承办国家、省级论坛,指导支持市级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举办各类学术会议。通过繁荣学术交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感悟、碰撞思想的平台。
二是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范,为现代化德州提供科技人才支撑。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积极向中国科协、省科协推荐我市优秀科技人才。通过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大力宣传,增强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是加强与科技工作者联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成立并召开学术交流专委会、科学普及专委会和科技人才专委会,推进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开展智库课题调研工作。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征求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为科技工作者解难题、谋好事。
谢谢李主席,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题:贵校如何用科学家精神涵养培育新时代人才的?
魏东坡:用科学家精神影响青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激发当代大学生投身科研事业的激情和自信,既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工程,又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学校积极发挥育人功能,用科学家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种好人才之“树”。
教育筑基 厚植家国情怀。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2017年以来,先后共组织3万余师生收看了李晓红、邱勇、周琪、黄旭华、施一公、王泽山、钱七虎、戚发轫、樊锦诗等科学家宣讲报告会。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以“点亮精神火炬”为主题。学校组织了《家国情 报国梦——“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事迹》专题报告,师生共同学习了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提升了师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立德树人 实施双养工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实施了“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和“学生养成教育工程”,全体教师养德修为、身正为教,用自身品德修养影响和熏陶学生的素质养成,实现了师生同修互动、同生共长。
笃学践行 助推一二课堂融合。学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遵循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规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形成合力,构建了“双课堂协同全过程贯通”的素质教育体系,协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拼搏、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严谨务实、严格扎实”等六种品质和“自主学习、科学思维、专业应用、创新创业、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六种能力。学校改革经验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勇于担当 弘扬创新精神。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三层次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采取了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培育机制、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大创业孵化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激发师生创新活力,为优秀学子创造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2019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0年“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 实施养成教育工程”获评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近三年,学生承担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5项;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3项,铜奖2项;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学生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88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省级奖励1355项。学生获得授权专利514项,公开发表论文193篇。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突出师生主体作用,让主题教育更加走心,讲好科学家爱国奋斗奉献的感人故事;聚焦新时代要求,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用好四史宝贵资源,上好“大思政课”;厚植校园文化,积极营造崇尚科学精神、传承科学文化精神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凝聚奋进力量。
问题:冯主席,全国科技工作日期间,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禹城市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冯全臣:近年来,禹城市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把激发科技工作者干事热情和创造活力为目标,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服务,积极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助力,科技工作者荣誉感和幸福感得到加强,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今年,我们围绕“点燃精神火炬”这个活动主题,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优秀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在禹城科协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连续刊登禹城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风采、在糖城广场举办“点亮精神火炬、助力禹城发展”——禹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事迹展”,在全社会营造向最美学习、与最美看齐的浓厚氛围。
二是开展致敬科技工作者活动。邀请全市教育、医疗、农业、部分重点企业的20余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禹城市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举办2023年禹城“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仪式,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
三是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禹城市高度重视企业科协工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努力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各企业科协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围绕禹城发展大局,在推动企业技术革新,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服务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涌现,在创新大赛、优秀学术成果评选中屡获嘉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我市禹王、保龄宝、百龙创园等37家重点企业成立企业科协,禹王、福田两家企业的企业科协入选为省级企业科协试点单位。2023年德州市企业科协工作推进会议在禹城召开,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营造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
问题:据市科协反映,齐河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亮点纷呈,你们是如何开展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的?
段慧:近年来,齐河县以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推进多维科普体系,整合资源壮大队伍,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为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今年,我们更是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节点,开展了60余项庆祝活动,并在“一体两翼”平台成功上传,进行展播,其中“科技为民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
整合资源力量,壮大科普队伍,提供科技为民智力支撑。齐河坚持把健全组织、壮大队伍作为重点工作,目前15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3+1”组织建设,吸纳“三长”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45名,进入镇街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有效壮大了基层科协组织力量。建立一支由省市县40余名专家组成的科普讲师团,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加入科技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已达5699人。不断发挥科协组织协调作用,动员县燃热协会、光大环保、蓝天亮剑应急救援队等20余家社会科普力量,积极做好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
完善阵地体系,推进全域科普,强化科技为民硬件支撑。齐河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完善科普阵地建设,构建多维科普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主城区,正在建设全县综合性科普场所——齐河县科技馆,规划面积1万余平;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建设社区(校园)科普馆10处;在农村,建设科普画廊(宣传栏)200余处,实现科普阵地城乡均衡覆盖;在线上,利用电视、手机APP、应急广播等开设专栏,开展全媒体科普传播。此外,齐河还积极探索科普场馆共享机制,充实完善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科普馆、齐河黄河大桥展馆、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科普设施;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等各类场馆,设置科普E站,为多元社会主体开展科普服务提供场景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培植省市县级科普教育基地28处。
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保障科技为民效益支撑。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齐河科协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受益群众近千人。在广场,向群众揭秘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小技能;在社区开展系列科普健康讲座活动;在校园开展“3D打印智慧课”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思考操作和实现的完整过程,为学生开辟一种全新的思维通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校园)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科普馆体验”、“科普义诊”、“大众制陶”、“农业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40余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李静女士介绍了我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安排的有关情况,山东华宇工学院、禹城市科协、齐河县科协三位发布人就媒体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科协联系,电话2687948。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