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新闻发布会 >最新发布 >正文
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德州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2-07-29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突发疫情严重冲击、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我市出台一系列助力企业发展措施和刺激消费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市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好于预期,成绩来之不易,为全年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邀请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军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杜兴堃先生,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洪波先生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德州市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建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统计局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5月份逐步企稳,6月份加快回升,上半年延续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为1804.5亿元,同比增长3.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0.2个百分点。从反映经济运行的重点领域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增。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积极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平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2.7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蔬菜生产稳中有增,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3.6万亩,同比增长1.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1.3万吨,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食用菌6.1万吨,同比增长7.1%。畜牧业相对稳定,上半年生猪出栏245.9万头,同比增长3.8%。

二、工业生产加快恢复。把稳工业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重中之重,加快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聚焦七大制造业,实施“十大行动”,工业动能不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工业生产加快恢复。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比1-4月、1-5月分别提高1.5、0.6个百分点,增速呈持续上扬态势。从行业增长面看,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2.7%,增长面比1-5月份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20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服务业快速增长。持续加大服务业企业培植,积极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1-5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3.5%,比前4个月提高9.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3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拉动效果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5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增长1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增长18.6%,三大行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30.5个百分点。

四、居民消费持续回升。针对疫情反复对消费市场的冲击,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车、家电促消费政策,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有效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加快恢复。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6亿元,同比增长0.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7.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9.0亿元,同比增长1.9%。升级类商品旺销,上半年,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74.9%,化妆品类增长14.7%,家具类增长56.3%,智能手机增长21.3%。

五、投资带动更为明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主阵地、主抓手,积极推进实施了一大批省市县重点项目、挂图作战重点项目、工业技改重点项目,有效投资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8.4%,连续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9.5%,占全部投资的50.1%,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民生领域及现代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教育、卫生、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6.1%、163.9%和67.1%,合计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加快增长。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总体向好,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带动全市外贸整体增速明显回升。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93.1亿元,同比增长21.0%,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3.6亿元,同比增长60.2%;进口69.5亿元,同比下降32.4%;贸易顺差154.1亿元。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截止6月底,全市跨境电商企业已达到200家,较2021年增加51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7亿元,超去年全年69.8%。

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把稳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在全省率先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截止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463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0.9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8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454人。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全市新设市场主体4081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4440户。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2元,同比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3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5元,同比增长6.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

总的来看,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突发疫情严重冲击、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上半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好于预期,成绩来之不易,为全年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抓好稳工业运行、促消费复苏、扩有效投资,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您好,我是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变化,从刚刚发布的数据看,我市经济运行逐步向好,请问如何评价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的整体表现?

杜兴堃: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聚焦稳增长、聚力促发展,有效应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全市经济加速恢复,主要指标逐月加快,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

“稳中向好”具体表现在:

一是三次产业稳步增长。从农业看,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步增长,农业产值增速5.4%。从工业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生产稳步向好。从建筑业看,市场总体平稳,产值增速8.0%。从服务业看,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有力,实现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4%。

二是三大需求不断扩大。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9.5%,比上月提升了2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呈上升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稳步释放。货物进出口额增速21%,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出口增长60.2%。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四上”企业净增17家,全市新设市场主体4081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4440户,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市6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升至50.8%,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处于50%荣枯线以上,供求两端企业运行趋于改善、显现更多积极信号。

“进中提质”具体表现在: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前移,“进”的势头更趋强劲。上半年,全市GDP增速在全省的位次由一季度的第6位前移到第5位。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农业总产值增速由第15位前移到第1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第12位前移到第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第12位前移到第9位;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由第15位前移到第9位。

一是新兴动能增势良好,“好”的态势更加坚实。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9.4个百分点。其中,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分别增长166%、454.4%、46.5%和34.8%。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累计实现商品零售额28.9亿元,同比增长28.3%,高于5月累计3.2个百分点,其中6月零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39.9%,较5月提高14.7个百分点。1-5月,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63亿元,增长17.4%;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41亿元,增长18.6%。

三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9.5%,占全部投资比重50.1%、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4%、连续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金融保障有力,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6%,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其中税收收入同口径增长5.3%。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8505.4亿元、同比增长14.3%,6月份单月新增贷款80.3亿元,创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在疫情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场信心增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特征明显。谢谢!

您好,我是大众网记者。上半年德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0.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请问我市消费增长主要有哪些支撑因素?怎么看待下半年的消费市场走势?

张洪波:谢谢您的提问。大家对消费问题比较关注。今年以来,多方面因素导致消费增长受到一定影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促消费工作,先后出台三批政策清单,相关政策持续发力,有效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支撑:

一是零售业企稳回暖。1-6月份限上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61.9亿元,同比增长8.8%,比1-5月份累计提升了6.3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速为25.4%,为今年以来当月最高增速,比5月份提升了16.3个百分点,呈现回暖趋稳态势。其中,网络零售额表现亮眼,上半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累计实现商品零售额28.9亿元,同比增长28.3%,高于5月累计3.2个百分点,其中6月零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39.9%,高于5月份14.7个百分点。

二是权重商品支撑作用明显。汽车零售逐步回暖。1-6月份,我市限上单位实现汽车零售额41.4亿元,同比下降13.4%,降幅较上月收窄12.4个百分点。其中,6月实现零售额9.2亿元,同比增长14.6%,今年以来首次实现当月正增长,限上汽车类企业销售额实现增长面86.5%。家电零售持续增长,1-6月份,我市限上单位实现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7.8亿元,同比增长174.9%。其中,6月当月实现零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531.1%。

三是批发业形势良好。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6.5%,居全省第4位。得益于权重企业高增速拉动,今年以来批发业一直保持高位运行状态,支撑作用明显。销售额排名前十的批发业企业有9家实现正增长,10家企业合计销售额207.2亿元,占全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44.3%,同比增长67.8%,拉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20.2个百分点,为批发业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

总的看,今年上半年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居民消费信息不足、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但消费市场发展面临几个有利因素:一是疫情防控有力,对接触类消费、文旅类消费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经济恢复向好,居民增收预期较好,消费增长的底气增强;三是汽车、家电、零售等多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市场活跃度增强。多重有利因素叠加,预计下半年全市消费市场将延续稳定巩固态势。谢谢。

您好,我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提出要全力扩大内需,社会上对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的讨论比较多,请问今年以来全市投资形势如何,能否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杜兴堃 :谢谢你的提问。投资的问题,大家比较关注。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通过投资稳定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关键的。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但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投资既有潜力也有需求。一是城乡区域发展仍存在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都是需要加大投资、补齐短板。二是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推动新动能成长,提高经济效率,也要加大投入。三是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新优势也需要加大投资。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挥好投资关键性作用,不仅有利于短期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而且有利于优化未来供给结构,改善经济发展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关于今年的投资形势:

今年以来,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各县市区各部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制造业、民生领域投资得到加强。一是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4%,连续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部投资8.9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贡献率为48.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30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投资增长,增长面为56.7%。二是民生短板领域投资扩大。尽管我市社会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还存在短板,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今年以来,全市大力加强社会民生领域投入,带动相关投资增长。上半年,全市教育行业投资同比增长96.1%,卫生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63.9%,合计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

从先行指标看,投资持续增长有较好支撑。上半年,全市新开工投资项目460个,同比增加12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57.7%。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6.7%。

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显效,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投资要素保障不断增强,投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发挥,推动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3位发布人介绍了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有关情况,并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解答,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统计局联系,电话:2680897。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德州市各县(市区)政府、 市直各单位联合承办

鲁ICP备0503029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4000032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