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德州公路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问题,大力营造“畅安舒美”的普通国省道通行环境。
在“畅”上做文章,加快公路建设,让群众走得更顺畅、更便捷。今年,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新开工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养护大中修、危桥改造及城建项目共11个,总里程101公里,总投资约10亿元。4月6日、5月18日杨洪涛市长分别出席新改建和大中修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国道513陵城绕城段改建工程预计10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将实现陵城区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的有效分流,消除交通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助推德陵一体化。临邑G104、S241、S242和德城S516、夏津G514等5个养护大中修项目,总里程53公里,预计10月份全部完成主体工程。中心城区城建项目2个,其中漳卫新河大桥危桥改造已于4月23日提前一个半月通车;中心城区大外环中修项目于6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11月份建成通车。以上项目通车后,将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品质,优化公路通行环境,提升路网整体效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安”上做文章,构筑公路安全铜墙铁壁,让群众走得更安全、更放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着力整治事故多发易发路段隐患,满足群众安全出行基本需要,实施国道340临邑至平原及恩城至武城段路侧护栏工程,新增护栏16936米,拆除护栏6531米,新增轮廓标、诱导标。压实普通国省道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一队一长两责”安全责任体系,副县级干部分片包干,基层单位班子成员担任“路长”“桥长”,成立安全小队分包路段,沿路亮明责任公示牌451块,截至目前,共排查安全隐患1724处,整改完成1708处,整改率99.1%。紧盯前沿科技和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智慧公路”建设,以平台为支撑,将日常养护、巡查、安全、路产保护一体化,加速形成发现问题必上报、上报必处理、处理必反馈的工作闭环,大幅提升了安全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在近期的“烟花”防汛工作中,全市公路系统成立了12支党员先锋应急救援队,累计出动抢险人员642人次、巡查及抢险车辆设备129台套,清理倒伏路树200余株,处置路面紧急事项44处,有效保障了普通国省道安全畅通。
在“舒”上做文章,全力提升路面状况,让群众走得更舒适、更舒心。公路的主责主业七成在养护,养护是公路人为民服务的主要窗口,是衡量公路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标志。今年以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大力优化日常养护资金支出结构,全年预计完成日常养护投入4800万元。聚焦路面状况指数、优良路率≥85分两个指标双提升,把路面养护放在养护工作的第一位,制定预防性养护、小修保养、专项和应急养护等计划,一路一策、一段一策制定养护方案;截至目前完成路面灌缝13万延米、路面挖补1.65万平,维修桥梁12座,安装防眩板17公里,施划标线6.2万平。实施预防性养护,对降低维修成本、延缓病害恶化、延长道路寿命、提高出行体验意义重大;近两年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持续加大对路面状况、路面损坏指数≥85分和大修、改建后3—5年的路段,采取碎石封层、微表处、薄层罩面等养护技术,全面加大预防性养护力度。今年实施预防性养护68公里,54万平,总投资740万元。
在“美”上做文章,打造路美人美环境美的公路发展新气象。推动普通国省道绿化补植“增绿量”“提绿质”,补植白蜡、国槐、法桐等1.75万株。以整治国省道穿村镇路段“脏、乱、差”为突破口,以解决占路经营、马路市场、打场晒粮、乱搭乱建等涉路违法现象为重点,联合交通、交警、公安、综合执法、乡镇等共同对管养路段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公路点多、线长、系统大,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人,核心在抓班子、带队伍,提升执行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狠抓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党规意识,推进党旗、党员、党组织“三位一体”与业务深度融合,党旗插在一线、支部建在一线、活动开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在与主责主业“合”上做文章,在流程再造“融”上下功夫,在党委领导“统”上见成效,确保党委安排事项件件落实。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普通国省道建设既是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服务“六稳”“六保”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交通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始终把公路项目建设放在首位,按照“抓在建、盯明年、谋长远”的思路,聚焦、精准、强力推进项目谋划和建设。近两年累计争取省级无偿资金11.2亿元;在省交通运输厅储备明年拟实施项目总长129公里,估算投资8.9亿元;267公里国道大中修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占全省的十分之一;165公里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列入省“十四五”规划,估算投资67亿元,重大项目储备走在全省前列,将为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最后,恳请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监督全市公路事业发展,谢谢大家!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所有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下面,就今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2021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勇做交通铺路石”主题实践活动,每个党支部、每名县级干部分别认领落实一件民生实事,取得较好成效。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增效,交通路网畅达城乡1-6月份,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66.42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两年平均增速为42.5%。一是铁路建设统筹推进。加快推进郑济高铁齐河段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上半年完成投资9700万,承台墩身已完成580个,占比96%,制架梁完成413孔,占比70%。积极配合鲁南高铁公司推进德商高铁项目前期工作。二是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总投资119亿元的京台高速德齐段“四改八”改扩建工程于7月16日正式通车,极大提升了我市南北向高速公路主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填补我市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空白,是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项目。济南绕城高速二环西环推进顺利、二环北环于5月份陆续施工进场。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半年,全市农村公路新改建开工316.2公里,完工198.35公里,完成投资5.01亿元。
二、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以“四个坚持”举措打造“12328”交通热线服务品牌,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集中攻坚,热线接通率、受理办结率均达到100%,合理诉求满意率达98%以上。一是加大监管考核,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市公共汽车公司新采购新能源公交车200台于上半年全部到位,督促安装驾驶区域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和一键报警装置。上半年中心城区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延伸调整公交线路3条。实现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免费(优待)乘车。扩展城市交通一卡通覆盖面,与全国303个地级以上行政区划城市实现互联互通。二是大力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治理。上半年,全市农村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治理共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里程14793公里,疏通边沟9650公里,出动清洁车辆5953车次,清理垃圾1859.8吨,全力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提升行业文明服务水平。树立“人民交通为人民”理念,发扬去年“全员上阵、一线防控、防输入保畅通”交通抗疫精神,56名同志坚守高铁东站疫情监测点,打造“交通铁军”。在行业内全面落实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审等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提升行业文明规范服务水平,为全市重点工作贡献交通力量。
三、坚持建机制抓长效,行业治理规范化显著提升
一是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水平。根据部省要求,大力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限行设施和检查卡点整治、“两路两车”专项整治,坚持县级干部包保、“开门搞整治”、强化科技手段等举措,各项整治行动整改进度处于全省前列,交通运输部“法制交通”公众号先后4次宣传德州专项整治、省市新闻媒体30余次报道我市专项行动、省厅工作简报专题介绍德州经验。上半年查处超限车辆2826辆、卸载货物6.2万吨,辖区内超限超载率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主城区查处违法营运车辆184辆、同比增长77%,有力地净化了出租客运市场环境。二是着力提升行业生态环保治理水平。重点抓好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加强重型营运柴油货车监督执法,全市建成联合执法点13处,构建起“环保取证、公安处罚、交通维修”的联合执法新模式。加快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在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淘汰完成国三营运柴油货车10806辆,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32%。突出抓好交通工程施工落实“六个百分百”,有效避免施工扬尘。三是扎实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系统共组织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专项督导5轮次、县市区安全互查活动1次。全系统共成立督导组1867个,督导检查次数4374次,检查企业(项目)4582家,排查发现各类问题隐患9602项,完成整改8066项,整改率84%,实施行政处罚209次,确保了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安全稳定。
四、设置便民设施,将为民服务理念贯穿行政全过程
在中心城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设置便民服务站。对车籍地为三区的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年度审验和道路运输证的配、补、换发业务直接由被委托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开展,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端,实现了普通货运车辆年审、车辆道路运输证件办理等高频办理事项的就近办、便利办、轻松办,预计每年可为运输企业(业户)节省费用1100余万元。为加大对货车司机关爱力度,改善货运行业从业环境,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执法场所,自2021年6月7日起,在全市14处超限检测站、交通运输基层执法场所设立服务站,免费为货车司机提供热水、临休、充电等基本服务,极大方便了货车司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中央七家媒体来采访,中央电视台2套《第一时间》、13套《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播出。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德州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要求,扬优势、找差距、谋发展,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己任,抓项目谋划、抓工程进度、抓民生实事办理,到“十四五”末,全市建设形成“四纵五横”铁路网,“五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动车存车场和高铁快运基地,实现“县县双高速,村村通公路,户户硬化路”。加快构建“123”客运通达网,即:京津冀和省会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其他城市2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123”物流网,即: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为德州市发展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通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为开创德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交通力量!
您好,我是省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刚才介绍中提到了有三大类8个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达9.57亿元,请详细介绍一下项目的具体情况。
王学昌:2021年度我中心承担主要的公路建设项目共计8项,其中含新改建项目1项,养护大中修项目5项,城建项目2项。具体情况如下:
1.新改建项目是G513临德线陵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全长14.192km,一级公路,路面宽度22米,总投资4.57亿元。该项目自2月份开工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58亿元,占总投资的78.3%。预计10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1月份交工通车。
2.S242临商线临邑南环至齐河界、G104临邑东环南环段、S241临徐线临邑南环至济阳界段、S516陵衡线德城区黄庄立交至魏庄立交段和G514齐邯线栾庄至聊城界,总里程53.804Km,总投资3.37亿元,项目5月份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66亿元,占总投资的49.2%。预计10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1月份交工通车。
3.城建项目为漳卫新河大桥危桥改造和德州市外环提升改造工程,漳卫新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总投资0.22亿元,2021年4月23日已全部完工。外环提升改造工程包括北外环、东外环及西北绕城线,总里程共计34.022Km,一级公路,总投资1.41亿元。截至目前,东外环已全部完成,其余路段正加紧推进,已完成投资0.77亿元,占总投资的54.8%,预计10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11月份交工通车。
您好,我是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请详细介绍一下在保障货车司机权益方面的便民服务举措?
谷举族:好的。当前交通运输执法领域正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将执法领域专项整治作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了解运输业户需求,走访400多家运输企业、同1000多名货车司机面对面交流“畅民意”,通过交通12328热线服务“解民忧”,发放10万份网络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听民声”,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受访群众对交通执法工作效率满意率达94.57%。结合我市实际和群众诉求,出台了多项执法便民服务举措。一是实行“7+2”执法便民服务。全市14处执法站所免费向货车司机提供热水、应急常备药、货车加水等7项服务,是全省最多的市,在此基础上,位置偏远的站所还根据货车司机需求,提供近途免费接送和免费站所食堂就餐两项服务,“7+2”的便民服务模式在全省尚属首例。二是前移交通政务服务窗口。在中心城区机动车检测线设置6个便民服务站,实现货运车辆年检换证一站式办理,大幅缩减办事群众时间费用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运输企业(业户)节省费用1100多万元。三是转变执法理念。严格落实“不罚”、“轻罚”清单,率先在全省推行减罚集体讨论制和免罚告知承诺制,将34项违法行为纳入减罚和免罚清单,从制度层面斩断“乱伸的手”。四是在保障路网通达上疏堵点,落实限高限宽和检查卡点专项整治,全路网排查复核,坚决取缔违法设施,打通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五是强化信息化和信用交通建设,加快全市非现场执法网络建设,实现全市重点公路节点24小时不间断动态取证,经非现场筛查的疑似超限车辆,全部纳入“信用台账”管理,实施联合信用惩戒,科技和信用手段相结合的治超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执法扰民,大幅压缩了货车司机时间成本,受到运输业户的广泛好评。7月22至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法制日报等7家央媒专题来德采访报道,7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德州坚持执法为民理念,推广智慧执法,便捷货车通行,实施科技治超提升执法效能,推动全市交通运输执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随后中国网、人民网、工人日报相继刊发专题报道,全面介绍德州关爱货车司机群体的暖心服务举措和科技执法经验。
您好,我是德州日报的记者。京台高速德齐段刚刚完成“四改八”,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请介绍一下项目情况。
谷举族:好的。2021年7月16日,在德州市、山东高速集团和各参建单位努力下,京台高速公路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项目提前18个月建成通车。该项目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全长93.138公里,由原双向四车道改建为双向八车道,工程总投资119.04亿元,于2019年7月1日开工,计划2022年12月建成通车,2021年6月27日项目提前通过交工验收。项目起自德州市德城区原鲁冀省界收费站,止于齐河县晏城枢纽立交,途经德州市德城区、经开区、运河区、陵城区、平原县、禹城市、齐河县。全线共设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小桥44座、通道87处、分离立交27处、涵洞98道;互通立交10处,其中枢纽互通立交3处,一般互通立交7处,新建匝道收费站2处,原址改扩建匝道收费站5处。京台高速为贯穿山东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台高速公路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四改八”对于加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和经济联系,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伊始,德州市迅速成立了市县两级指挥部,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与项目办密切配合,致力铺就放心路、安全路、精品路。项目于2018年下半年底启动征迁,协调管线单位共计66家,涉及迁改429处,采取市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部门集中办公形式,联合办公审查,第一时间完成土地组卷上报,于2021年4月22日取得自然资源部用地批复,审查报批周期明显短于同期建设其它工程,在全省同类项目中走在前列。作为超饱和交通流量条件下“边通车、边施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德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公安交警、路政管理、高速运营部门,会同施工单位借鉴济青改扩建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限速限行、四车道保通” “一级诱导+二级分流+三级管制”“多渠道宣传”“联席会议”等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平安工地”“环保工地”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安全、环保隐患,并督导整改到位。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全国首条四改八全幅摊铺的钢渣沥青混合料试验路,推广应用“全寿命周期长效雨夜标线新材料”,大大提高了标线在夜间、雨间的反光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给驾驶者提供更好的可视性能。
京台高速德齐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中枢干线,作为连接京津冀与省会城市群的重要通道,承担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见证着城市的改革与发展,承载群众的期盼和希冀,德州市立足项目建设高速度、高水平、高标准、高品质,积极推进项目进度,树立起省属国企与地方共建重点项目的典范,德州迈入八车道高速公路新时代。
【关闭】 【打印】 |